0371-66009393

如何才能避免药材“自然”损耗?

录入时间:2024-07-16 15:55

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,若贮存保管不当,容易由空气、温度、湿度、贮存方法等因素造成质量和疗效下降,出现泛油、变色、气味散失、风化等现象。因此,中药材及饮片的贮存保管方法对保证药材质量关系重大,根据不同饮片特征,选择合适的贮存保管方法,能够提高贮存效果,保障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。



影响贮存的因素



1.温度:


贮存温度过高,芳香气味减弱或消失;含糖类及黏液质的饮片就容易发霉、生虫、变质;含油脂成分的饮片因受热容易引起酸败泛油,外表油润的炮制品易外表失润;胶类及树脂类饮片容易变软而粘结成块,如乳香、阿胶等。贮存温度过低,低于冰点,对某些新鲜的药物如鲜石斛、鲜芦根等,或某些含水量较多的药物,也会产生有害的影响。

 2.湿度:


环境的湿度是影响药材质量的又一个关键因素。湿度可影响中药的含水量,直接引起中药潮解、溶化、糖质分解、霉变、风化、干裂等各种变化。

3.空气:


加快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散失气味,盐类药风化等。其中氧气和臭氧最为重要,以氧化反应为主。

4.日光:


对含色素的药物引起变色、散味、泛油;紫外线和热能,能帮助杀灭真菌、散潮、防霉。

5.霉菌:


一般室温在20~35℃,相对湿度在75%以上,霉菌极易萌发为菌丝。淡豆豉、瓜蒌、肉苁蓉易发生霉变。

6.害虫:

图片

温度在18~35℃,相对湿度在70%以上,药材含水量在13%以上,是蛀虫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。




常见中药材变质现象


1.发霉:


即霉变。含糖类、黏液质、淀粉、蛋白质、油类的饮片及含水量丰富的中药鲜品易霉变。

2.虫蛀:


是指害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性现象。使饮片重量减少、有效成分损失,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;粪便、分泌物、虫尸等污染中药饮片;蛀虫可能携带致病菌、霉菌,从而引起其他危害。

3.变色:

图片

是指受温度、空气、光照的影响而引起中药自身原有色泽改变的现象。例如花类药材,光线直射过久就会褪色。颜色的变化不仅影响外观,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发生有效成分的变化。

 4.泛油:


是指含有脂肪油、挥发油、黏液质、糖类等成分较多的中药,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出现的油润、返软、发黏、颜色变深等现象。贮存这类药材必须放置阴凉干燥处。 此外,常见的变异现象还包括药材的气味散失、风化、潮解、黏连融化、升华、腐烂等。贮存中药材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,以避免上述常见中药材变质现象的发生。




不同种类药材贮存方法


贮存中药材均应选择阴凉、干燥、通风环境,温度一般不超过30℃,相对湿度控制在35%~75%。同时要根据药材及饮片的性质和加工方法进行分类保管。

1.花类与叶类药材


花类药材如金银花、玫瑰花、菊花、月季花、佛手花等此类药材多含挥发油,气味芳香浓郁且色泽鲜艳,不宜长时间放在空气中暴露,应放在无毒食用型塑料袋存放,袋内放入少量木炭,置于避光、干燥处贮存。也可置于容器内密封贮存,以防潮、防干燥走油,防虫蛀霉变。叶类药材如紫苏叶等质薄而脆,容易破碎,在贮存中不宜重压,此类药材可经干燥加工后打捆或用筐篓盛装,放置在通风阴凉处。 

2.根与根茎类药材


此类药材中含糖分较高的,如何首乌、知母、党参、天冬、玉竹、地黄等,另一类含淀粉较高的药材,如山药、大黄、北沙参等,首先应进行充分干燥,然后装入双层无毒食用型塑料袋内,放置在密封的缸、瓶、罐、坛内贮存,也可将塑料袋密封后放置在冰柜、冷库内冷藏,可以防止霉烂、虫蛀等变质现象。

 3.果实、种子类药材


苦杏仁、大枣、桃仁、莲子肉、核桃仁、柏子仁、薏苡仁等此类药材含脂肪、蛋白质、糖类、淀粉等多种成分,不宜贮存在高温场所,应置于坛、缸、罐、玻璃瓶内贮存,有的贮存前应加热清炒或用沸水浸烫等消毒灭菌后再装入木箱、铁盒内加盖密封贮存,可防止虫蛀和霉变。

 4.茎、木及全草类药材


这类药材大多数经加工炮制后贮于筐蒌内置通风干燥处贮存,防受潮霉烂变质,也有个别药材含挥发油成分应贮于密封的坛、缸、罐等内。如沉香、白术等含多量树脂的木材气味浓厚而持久,贮存不当易损失香味,降低疗效,须置阴凉干燥处,密闭保存,切忌日晒、见光和受潮。

 5.动物、矿物类药材通常动物类药材


多采用石灰干燥法和石灰埋藏法。也可采用对抗贮存法,如蛤蚧与花椒、吴茱萸同贮,蕲蛇或白花蛇与花椒、大蒜同贮,土鳖虫与大蒜同贮,鹿茸和细辛、花椒同贮等。矿物质类药材应保存于密封坛、缸、罐内,并置于阴凉处,防止风化,如硼砂、芒硝等。

  6.贵重药材一些贵重药材


如鹿茸、人参、蛤蟆油等需低温密封保存,一般在0-10℃条件下贮存即可杀灭药材的害虫,防止霉菌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