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71-66009393

基于湖北、安徽、河北三省政策,河南省未来中医药政策预测以及药店该如何应对?

录入时间:2025-02-24 13:51

中医药是传统医药的杰出代表,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。近年来,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,利好政策不断。如2024年年底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》的通知,就进一步加速了中医药行业全面的系统性变革。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,2025年伊始,湖北、安徽等地相继出台了新的利好措施,明确将继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。


 湖北

  2月18日,湖北省药监局印发了《〈全面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服务支点建设的若干措施〉的通知》。《通知》明确12条措施,全面构建药品监管领域一流营商环境,促进中医药产业更高质量发展。

  其中,在研制注册环节,《措施》提出,以临床价值为导向,加大中药研发创新支持力度。建立中药受理、核查、检验、审评、审批协同联动机制,强化信息互通,提高许可注册工作质效。

  为推动中医药研发创新,《措施》鼓励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加强合作,共同研发院内制剂。对于创新中药、经典名方等重点产品,湖北省药监局将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加速产品从研发到上市转化进程,中药经典名方注册检验事项的时限由原本的60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工作日,需标准复核的时限由90个工作日缩短为45个工作日。


 安徽

  2月19日,2025年安徽省中医药工作会议日前在合肥召开。会议透露,为持续擦亮“北华佗、南新安”金字招牌,今年安徽省将做好中医药古籍、民间验方的挖掘、整理和分析利用工作,深入推进中药“良方妙剂”行动。

  同时,还将推进新安医学古籍整理、新安医学理论体系化研究、新安医学活态传承保护推广、新安名方收集整理转化等工作。

  河北

  1月22日,2025年河北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,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中医药工作,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。会议指出,2025年,全系统要持续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,强化中医中药协同、中西医协同、京津冀协同发展,强化事业产业统筹,高质量完成“十四五”中医药发展规划目标任务。

  会议还要求要从注重改革引领、注重内涵质量、注重扬优补短、注重中西医协同、注重服务民生、注重多元协同、注重文化自信、注重行业贡献、注重提质扩面九个方面扎实做好2025年中医药工作。




基于湖北、安徽、河北三省近期出台的中医药政策方向,结合河南省已发布的“十四五”中医药发展规划及2023-2025年相关动态,可以预测河南省中医药政策的发展趋势将围绕以下核心方向展开:

一.深化审批改革,加速中药创新转化


借鉴湖北“注册检验时限缩短50%”的经验,河南省可能进一步优化中药审评流程,为经典名方、院内制剂和创新中药设立快速通道。例如,中药经典名方的注册检验周期或缩短至30个工作日。

推动医疗机构与药企合作开发院内制剂,并支持企业参与“仲景名方复活计划”,如《伤寒论》经典方的二次开发。


二、强化中西医协同与区域协同发展


河南或深化“张仲景文化传承”工程,系统整理《伤寒杂病论》等古籍中的验方,并建立民间中医药知识保护名录,鼓励药店参与收购或推广特色民间疗法(如豫西骨伤秘方)。

结合南阳医圣祠等文化资源,推动中医药文创产品开发(如艾草养生贴、仲景药膳),药店可成为文化传播的终端载体。


三、加强古籍与民间验方的挖掘转化


参考河北“双协同”模式,河南可能要求基层医疗机构设立中西医联合门诊,药店可引入中西医结合诊疗设备(如智能舌象仪)。


依托中原城市群战略,推动豫鄂陕共建中药材交易平台,药店可参与区域药材供应链优化,如禹州中药材市场的数字化升级。


四、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


河南省计划2025年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馆100%覆盖,并推广“智慧中医云平台”,药店可承接处方流转服务,提供低价标准化中药颗粒剂。


河南已对县级及以上中医院住院报销起付线降低100元,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5%。药店需关注医保目录动态,优先采购纳入医保的中药饮片和诊疗项目。



五、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融合


依托河南600万亩种植基地,推广“定制药园”模式(如焦作怀山药GAP基地),药店可参与产地初加工,确保药材质量。

结合伏牛山、南阳医圣祠等资源,药店可开发药食同源产品(如山药粉、菊花茶)或提供康养旅游配套服务。


普通药店该如何强势破局?

1.优化产品结构,抢占医保目录 

重点品类布局:优先采购纳入河南医保的中成药(1381种)、中药饮片(新增210种)和院内制剂(1190种),尤其是治疗慢性病(如糖尿病、高血压)的品种。

代茶饮与预防方剂:参考河南冬春季流感防治方案,备货黄芪、金银花等代茶饮原料,并提供儿童体质调理药食同源产品(如山楂、茯苓)。


2. 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

中医适宜技术推广:引入穴位贴敷、刮痧等设备,提供免费体验服务,吸引客流并提升专业性。


慢病管理服务:针对签约患者提供长期处方服务(如高血压中药颗粒剂),结合“中医日间病房”试点政策,探索居家药学服务。


3. 参与基层医疗协同

与中医馆合作:承接乡镇卫生院中医馆的处方外流,提供中药代煎、配送服务,并参与“智慧共享中药房”建设。


培训与科普:联合社区开展中医药健康讲座(如节气养生、药膳制作),提升居民中医药知识知晓率。


4. 数字化与供应链优化  

大数据应用:利用河南省中医药大数据平台(如“1+6”智慧共享中药房)优化库存管理,预测区域用药需求,减少滞销风险。


溯源体系建设:采购带溯源二维码的中药饮片(如四大怀药),增强消费者信任,并参与区块链技术试点,确保药材质量。


5. 文化赋能与品牌建设  

打造文化专区:在店内设置“仲景文化角”,展示《伤寒论》经典方剂和中医药古籍复刻版,增强品牌文化属性。

跨界合作:联合文旅部门开发中医药主题文创礼盒(如艾草香囊、养生茶包),吸引年轻消费群体。


总结


河南省中医药政策将围绕**“创新转化、基层普惠、文化传承、全链融合”**四大核心展开。普通药店需抓住以下机遇:  


政策红利:利用医保倾斜和审批简化政策,快速布局高需求品种;  

服务升级:通过适宜技术和慢病管理增强用户粘性;  

数字化与协同:融入区域医疗网络,优化供应链效率;  

文化差异化:以中医药文化提升品牌价值,拓展消费场景。  


药店的转型需紧跟政策导向,主动对接医疗机构和社区资源,形成“产品+服务+文化”的综合竞争力。